藝術并無過時說 誰能說八大山人過時了
2017年04月14日 15:36
來源:澎湃新聞網
原標題:藝術并無過時說,誰能說八大山人過時了張培成【編者按】知名畫家張培成在水墨領域成就頗豐,前不久,他的“視覺的音樂——張培成小品展”在海上藝術館舉行

齊白石畫作

關良創作于1983的《達摩渡江》

關良創作于1979年《武劇圖》
原標題:藝術并無過時說,誰能說八大山人過時了
張培成
【編者按】知名畫家張培成在水墨領域成就頗豐,前不久,他的“視覺的音樂——張培成小品展”在海上藝術館舉行,主要展出他近年來創作的隨心小品,在他看來,畫畫就如音樂,可以沒旋律但不可失卻節奏。繪畫之余,張培成也寫有不少隨性的藝術隨筆,以下為其隨筆三則。
齊白石與林風眠
在美術史上作為里程碑而留下的作品是否就一定讓人無可挑剔,我的回答是否定的。前幾年在中國美術館的藏品展里看到一幅在60年代名噪一時的大師的作品,此件作品當時也曾震撼一陣,然50年一過現在能這樣畫的已屬并不鮮見。當然歷史地看這類開新風氣的作品具有特殊的意義,它對歷史的貢獻是顯見的。可是就作品本身來說未必那樣地讓你信服。然而像八大山人、齊白石的作品魅力醇厚雋永,常看常新。我曾聽林曦明先生說過一件往事,他年輕時同時去林風眠及賀天健處學藝,有一次林知其去賀天健處學畫,林說跟他學能學到什么?然而林風眠對齊白石卻是推崇有加,在北平藝專任校長時將其請去當教授。林風眠在林曦明前也大為贊揚齊白石的藝術。齊在北平藝專授課時有個法籍教師克利多對齊的評價也是極高,他說到東方后,在中國、印度、日本、南洋接觸過的畫家不計其數,畫得使他滿意的齊白石是第一個。同樣徐悲鴻對齊白石亦是極其佩服,陳師曾與齊白石的情義對齊的推崇更是無以言表。由此可見在齊白石的藝術中一定有著一種橫貫中西,融通今古的東西存在著,正是這種靈魂讓作品超越了民族,文化的差異,呈現出樸拙大氣之美質。因為在齊白石的基因里隱埋著對于一切優秀中西藝術頓悟的素養。
在“關良回憶錄”中曾有過這樣一段趣事,李可染將一本關良的戲曲人物小冊頁給白石老人看,白石老人興致勃發,要可染約關良見面,并自告奮勇打開此冊頁題寫“關良墨趣”四個大字。關良本是由西畫轉入中國水墨的藝術家,在日本時學的是西方的野獸主義,齊白石就能與此類思想相通,不可不說齊白石藝術的一種普世價值,它具備了好作品的一切品質,不管東西、古今,他的藝術追求能扣動人類的心弦。他的藝術距我們今天有百十來年,脫胎于古代,但卻又一點不古代,它可以與世界上任何最杰出的作品并列毫不遜色。這或許就是真正藝術的力量,因為好的藝術是沒有過時這一說的,你能說八大山人或是倫勃朗過時了嗎?這或許對今天處于浮躁中的我們會有點啟示。
一條藍圍巾
而今這個年代,快速已成了普遍的需要,坐火車要高鐵,發信要用快遞,吃飯有了快餐,學外語有速成,連結婚都有閃婚。人們似乎已經沒有了耐心,浮躁焦慮刻不急待,恨不能明天就成為大師,已經成為今天的許多藝術學徒們的白日夢。君不見在追求個性的旗幟下,刻意的描摹已經難掩原形畢露的拙劣。就如電視廣告甚至電視劇中,那些港臺明星們“走調”的普通話發音,居然成了一種言說風格。讓本土的大陸演員拿捏著做作地使西施學起了東施。現今的有些刊物上那些幼稚、惡俗的畫作,實在是缺乏修煉的結果。拙劣不是風格!
[責任編輯:王琳瑤]
- 好文

- 欽佩

- 喜歡

- 淚奔

- 可愛

- 思考

免責聲明
- 除鳳凰網注明之服務條款外,其它因使用鳳凰網而引致之任何意外、疏忽、合約毀壞、誹謗、版權或知識 產權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種損失(包括因下載而感染電腦病毒),鳳凰網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 任何透過鳳凰網網頁而鏈接及得到之資訊、產品及服務,鳳凰網概不負責,亦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 鳳凰網內所有內容并不反映任何鳳凰網之意見及觀點。
- 鳳凰網認為,一切網民在進入鳳凰網主頁及各層頁面時已經仔細看過本條款并完全同意。 敬請諒解。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