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屆中國安康漢江龍舟節開幕 張嘉譯回鄉助陣
2018年06月16日 14:58
來源:鳳凰網陜西綜合
6月16日上午9時,六聲莊重綿長的鐘聲回蕩在一江兩岸,“鐘鼓齊鳴,天下吉祥,絲路之源,生態安康,漢水起舞,龍騰漢江。” 隨著旁白響起,“人保財險杯”第十
6月16日上午9時,六聲莊重綿長的鐘聲回蕩在一江兩岸,“鐘鼓齊鳴,天下吉祥,絲路之源,生態安康,漢水起舞,龍騰漢江。” 隨著旁白響起,“人保財險杯”第十八屆中國安康漢江龍舟節暨富硒產品博覽會開幕式在位于漢江畔的安康龍舟文化園拉開帷幕。

第十八屆中國安康漢江龍舟節暨富硒產品博覽會開幕式現場
非遺展演 融入一帶一路
“請龍了”, 一個小女生空靈的聲音飄在天空,百面大鼓敲擊著鏗鏘有力的節奏,在節奏中請龍方陣從舞臺西邊方步走來,144人的方陣邁著整齊的步伐亦步亦趨的走向舞臺中央,100名少年兒童,著漢服手持竹簡,齊聲詠頌祭文。

100名少年兒童,著漢服手持竹簡,齊聲詠頌祭文。
龍頭祭祀,是安康龍舟風俗中一項重要的傳統儀式,這一莊嚴而神圣的儀式,是萬千百姓向天祈福風調雨順、祈福萬家平安的美好心愿。據本次開幕式的執行導演冉小虎介紹,今年傳統的龍頭祭祀更加體現民俗性和地域性,可看度更高。百鼓迎龍、百漢抬龍、百工祭龍、百童頌龍,從形制上更加規范,可看度更高,從規模上更加有氣勢,觀賞性更強,不管是演員規模還是服裝道具都具有很強的視覺沖擊力,更加體現了民俗和地域性特點。

合龍儀式
龍舟盛會,彰顯安康人文精神;端陽佳節,再現悠久文化傳承。安康文化遺產豐富多彩,漢調二黃、紫陽民歌、平利弦子腔、旬陽民歌位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在第十八屆中國安康漢江龍舟文化節的開幕式上,平利弦子腔傳承人帶來的國家級非遺項目展示《弦子傳情頌安康》、優美旋律的漢調二黃《漢水游女》、融合多種名俗活動的《民俗賀端陽》等安康特色都被搬上了舞臺。

平利平利弦子腔表演
見證千年絲路歷史的“鎏金銅蠶”,就出土于安康市石泉縣譚家灣,鎏金銅蠶,已成為安康嶄新的城市名片;融入“一帶一路”,安康,正在走向新的歷史起點。青年歌手卜俊、楊磊用一首原創歌曲《絲路之源》唱響綠色崛起的安康,走向“一帶一路”新的明天。

現場的非遺展示
現場,還有一對可愛呆萌的吉祥物“燦寶”參與了演出,取“鎏金銅蠶”之意蘊,象征著中國夢的燦爛復興,預示著安康的燦亮未來。

歌曲《絲路之源》
名人回鄉 助力安康發展
在龍頭點睛的環節,安康籍著名影視演員張嘉譯等18位代表登上舞臺,為龍頭點睛。在接受主持人采訪時,張嘉譯說到:“安康的變化非常大。再次回到安康,安康的城市面貌、發展速度、人們的生活狀態確實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但是這一江清水、清新的空氣和親人之間的感覺卻一點都沒有變化。”

張嘉譯回鄉助陣龍舟節
安康籍東方歌舞團著名歌唱家陳俊華帶著在維也納國家音樂廳唱響的《漢水游女》獻唱家鄉,再現漢調二黃的美麗芬芳;海政文工團安康籍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周發猛帶給家鄉人民的《喊一聲故鄉,安康》,用自己的歌聲唱響安康。

安康籍東方歌舞團著名歌唱家陳俊華
安康,還是著名的武術之鄉,“安康龍舟”已成為國家體育總局、文化部命名的全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推廣項目。安康籍世界散打冠軍陳龍和他的團隊作為家鄉父老帶來了精彩的《武林雄風》;絲茶源點,生態安康,開幕式最后,中國煤礦文工團著名青年歌手洛奇用一首《幸福安康》為家鄉送上了美好的祝愿。

政文工團安康籍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周發猛
據了解,第十八屆中國安康漢江龍舟節暨富硒產品博覽會從3月份開始至7月份結束,共舉辦十大系列活動,包括中國安康漢江龍舟節開幕式、 “金蠶之鄉•絲茶源點”系列主題活動、龍舟節系列文化活動、龍舟節系列體育活動、龍舟節系列旅游活動、安康富硒產品博覽會系列活動、龍舟節系列開放交流活動、龍舟節系列宣傳推介活動、龍舟節系列招商活動、龍舟節縣區系列分會場活動。

現場觀眾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鳳凰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責任編輯:蘇茂]
- 好文

- 欽佩

- 喜歡

- 淚奔

- 可愛

- 思考

免責聲明
- 除鳳凰網注明之服務條款外,其它因使用鳳凰網而引致之任何意外、疏忽、合約毀壞、誹謗、版權或知識 產權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種損失(包括因下載而感染電腦病毒),鳳凰網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 任何透過鳳凰網網頁而鏈接及得到之資訊、產品及服務,鳳凰網概不負責,亦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 鳳凰網內所有內容并不反映任何鳳凰網之意見及觀點。
- 鳳凰網認為,一切網民在進入鳳凰網主頁及各層頁面時已經仔細看過本條款并完全同意。 敬請諒解。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