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藍田縣人民檢察院第二檢察部副主任
作為公益訴訟事業拓荒大軍中的一員,她親眼見證了這項制度從無到有,再到成熟強大,何其幸運、又何其幸福。
說起檢察官,想必你一下子就想到了在法庭上慷概激昂、為公平正義“代言”的高大形象,但其實,“接地氣”的檢察官常常被我們忽略,她就是公益訴訟檢察官。
針對公益訴訟案件,她們讀得了鑒定報告,算得了財務報表,會看藥品說明,能懂食品檢測,會分析河流產生污染的原因,還能掌握維護英烈權益的途徑……藍田縣人民檢察院“85”后的檢察官——馬心心就是其中一員,幾年來,為了藍田的山更美、水更綠、天更藍、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她的足跡踏遍了藍田境內的秦嶺山溝、河流湖泊、建設工地、垃圾處理場等所有可能涉及到社會公共利益的地方。
馬心心在涉案現場實地勘察(右二)
高中時期,馬心心的母校和藍田人民檢察院舊址只隔了一條街,站在教室外的露臺,她一眼就能看到那棟老舊的樓和院子,高中三年,她在課間看了三年。
“當時對檢察院沒有任何概念,就想著,這是個什么單位?里面的人每天都神情嚴肅、行色匆匆。”回憶起擇業的經歷,馬心心笑著說。后來高考志愿她選擇了西北政法大學,畢業那年報考公務員,看到藍田縣人民檢察院有招考職位,她一下子就想到了那棟樓、那個院子,毫不猶豫就報了。
進入檢察院后,馬心心在政工和控申鍛煉過數月,定崗就在民行部門。從檢十年,馬心心覺得,不管做人做事都需要堅守,堅守法律人的初心,堅守對檢察事業的熱愛,更堅守公益訴訟工作越來越好的期許。
“說出來你可能都不相信,每當我坐在車里奔赴涉案現場時,腦海中就會有一種‘鮮衣怒馬,不負韶華’的畫面感,感覺自己是個仗劍行千里,天下為己任的俠客。”
馬心心進社區開展普法宣傳
2017年,公益訴訟制度開展試點工作,藍田縣人民檢察院訴縣林業局對終南廣源采石場怠于履行職責一案成為西安市首批案件,當時,該案由馬心心負責主辦。
“這是公益訴訟在藍田的‘立威’之戰!”這對于從沒干過公訴業務,也從未參加過庭審辯論的馬心心而言,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剛開始真的很難。”回想起公益訴訟工作試點之初,馬心心不無感慨,細數著仿若“昨日”的點點滴滴。行政機關非常排斥,收到檢察建議就是不回復、座談會上塞責敷衍、調取材料推諉扯皮;想進入涉案現場勘察,管理人員呵斥阻撓;群眾也不信任,好點的發一頓牢騷但堅決不肯做筆錄,脾氣暴的直接甩一碗閉門羹……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馬心心和團隊憑借充分的準備和扎實的業務功底完成了這次精彩的庭審,也完成了從民事檢察官到公益訴訟人的蛻變。
談及兩種身份的變化,馬心心坦言,“民事檢察官更關注個案的公平正義,而公益訴訟人則需要更大的情懷和擔當。”
如今,公益訴訟檢察工作在藍田縣被越來越多的人了解,也贏得了行政機關的尊重和群眾的贊譽。
訪談伊始,馬心心給人的印象文靜又內斂,然而一說起工作,她立馬變得生動而富有激情。
她告訴我們,就在前兩天,一個執行監督案子的當事人堅持要來致謝,“我們一再拒絕,他最后還是來了。那天天氣很熱,門衛室打電話,我一聽趕緊下樓,隔著大門看見一個背部幾乎佝僂成九十度的老人,那一瞬間心里真的很不是滋味……”
這個案件的委托代理人只說他年紀大了身體不好,馬心心并不知道他是二級殘疾,但就是這樣一位生活都需要幫助的老人,堅持要當面感謝檢察機關。“我被這件事情感動并不是因為他對我們工作的認可,而是因為我們拿國家工資干了應該干的事,樸素的人民群眾卻報以如此褒贊。”馬心心說。
十年來,讓馬心心心口發酸、發甜的瞬間太多了。當患有精神疾病的出嫁女主張征地補償款案件改判后,她七十多歲的姑姑步行十幾公里把一籃子杏放在檢察院門口轉身就走的時候;當公益訴訟案件庭審剛結束,被訴行政機關的局長沖她豎起大拇指說“巾幗不讓須眉”的時候;當她再次到涉案現場查看生態修復進展情況,在附近放羊的老鄉追上來說:“再有啥事你問我,我肯定全告訴你”的時候……
有人說,“沒在反貪和公訴干過,就不算在檢察院干過。”馬心心覺得她想試試,一份事業堅守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會不會把它變成一首詩?
如果讓您重新選擇職業,您會選擇什么?
“還是會選擇檢察官吧!因為熱愛所以享受,因為享受所以珍惜,作為公益訴訟事業拓荒大軍中的一員,我親眼見證了這項制度從無到有,再到成熟強大,何其幸運、又何其幸福。”馬心心堅定的說。
“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鳳凰網陜西頻道特別策劃法治欄目《奉法者說》,欄目聚焦全省公安、檢察、法院、司法體系基層優秀人物,全力打造暖新聞。通過對系統內人物在職履職典型案例的樹立,不斷彰顯其責任和擔當,以榜樣力量激勵全省政法隊伍高質量發展,展現法治陜西聲音,弘揚法治精神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