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七姐
七娘會又稱拜七姐、七巧節、七夕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是漢族的傳統節日,古代女子希望以牛郎織女為榜樣,所以每逢七姐誕,她們都會向七姐獻祭,祈求自己能夠心靈手巧、獲得美滿姻緣。廣州西關一帶,尤為盛行“拜七姐”。
8月22日,在中國傳統七夕佳節,由團省委、省委網信辦、省婦聯主辦的“絲路青緣·愛在長安”“網絡中國節·七夕”2023年陜西青年公益婚戀交友活動在西安大唐西市舉行,200余位單身青年相聚在一起,開啟一段尋愛之旅。
8月22日上午9時30分,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會聚良緣、幸福列車”青年交友活動正式啟動,路內外46家單位、222名單身青年齊聚西安動車段,享浪漫之旅,尋真心緣分。“會聚良緣、幸福列車”是為解決單身青年職工婚戀問題,專門打造的青年交友活動品牌。
為進一步弘揚新時代社會主義文明新風,引導青年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文明、理性、健康的婚戀觀,在七夕佳節來臨之際,共青團陜西省委、中共陜西省委網信辦、陜西省婦女聯合會決定聯合舉辦“絲路青緣·愛在長安”“網絡中國節·七夕”2023年陜西青年公益婚戀交友活動。
西安市婚姻登記預約系統顯示:西安雁塔區、未央區、碑林區、長安區等多個區在8月22日七夕當天結婚預約登記全天已滿。提醒市民:為更好地做好婚姻登記服務,請提前兩天進行網上預約,以便預審資料;特殊日期建議不要扎堆辦理婚姻登記。
七夕節,源于中國古代的神話故事,起初是一個慶祝豐收、祈求良好天氣的農事節日,后來發展成了象征愛情的節日。關于七夕節的起源,有多種說法,但普遍認為七夕節起源于漢代。這一時期,慶祝七夕節的主要活動包括仰望星空、祈禱、習藝、相親等。
據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記載:“七月七日,為牽牛、織女聚會之夜……是夕,人家婦女結彩縷,穿七孔針,或以金、銀、鈺石為針,陳瓜果于庭中以乞巧。南朝時的做法是將蜘蛛放在瓜上,讓它在瓜上結蛛網,然后根據蛛網的密與疏來推測自己是否得巧。
在大唐盛世,百姓豐衣足食太平安樂,七夕、端午、元宵等傳統節日成為點綴升平的大好時機,這時的七夕節已然達到了舉國同慶的盛況。宮廷之中的七夕慶典更是極盡繁華盛大,如沈佺期的《七夕曝衣篇》:“上有仙人長命綹,中看玉女迎歡繡。玳瑁簾中別作春,珊瑚窗里翻成晝。”描繪出了宮廷曝衣的奢華場景。
宋代也延續了前朝流傳的節日風俗,人們在夜間乞巧,拜祭牽牛織女星等。《東京夢華錄》卷八記載了宋代都城開封乞巧的情形:“鋪陳磨喝樂、花瓜、酒炙、筆硯、針線,或兒童裁詩,女郎呈巧,焚香列拜,謂之“乞巧”。”宋代七夕節風俗的大體情況和之前并沒有很大差異,而且宋朝人過七夕還有一個喜好——買買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創建的元朝是游牧文明農業文明、北方文化與南方文化、高雅文化與民間文化等相互碰撞交融的時代,七夕作為一個重要的民俗節日也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在七夕這一天,元大都的世家都架起大櫥,張掛牛郎織女圖備盛瓜、果、酒、餅、蔬菜、肉脯,邀請親眷、小姐、女流,作巧節會。
到了明、清封建社會末期,七夕已經被人們看成最重要的民間年節之一,內容豐富多彩,熱鬧紛呈。這時七夕的主要活動依然是家家陳瓜果等食品和焚香于庭,用以祭祀牽牛郎、織女二星乞巧。據《清嘉錄》載,百姓用巧果或偕花果,陳香燭于庭,或露臺之上,禮拜雙星以乞巧氣。
七娘會又稱拜七姐、七巧節、七夕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是漢族的傳統節日,古代女子希望以牛郎織女為榜樣,所以每逢七姐誕,她們都會向七姐獻祭,祈求自己能夠心靈手巧、獲得美滿姻緣。廣州西關一帶,尤為盛行“拜七姐”。
七夕斗巧,判定斗巧者巧拙的“卜巧”方法,主要有“穿針乞巧”、“喜蛛應巧”、“對月穿針”、“輸巧”、“蘭夜斗巧”和“投針驗巧”等幾種形式。
舊時兒童會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掛在牛角上,又叫“賀牛生日”。因為傳說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織女分開后,老牛為了讓牛郎能夠跨越天河見到織女,讓牛郎把它的皮刨下來,駕著它的牛皮去見織女。人們為了紀念老牛的犧牲精神,便有了“為牛慶生”的習俗。
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魁星,是中國古代神話中所說的主宰文章興衰的神,在古代學子心目中,魁星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俗傳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讀書人特別崇敬魁星,所以在七夕這天拜祭,祈求他保佑自己考運亨通。
結紅頭繩,七夕風俗之一,據說如果家里如有體弱多病的孩子,家長們常在此日將紅頭繩結七個結,戴在孩子脖子上,祈求上天保佑孩子健康長壽。
古代,“七夕”節還有曬書、曬衣的習俗,據說是可以避免蟲蛀。人們選擇七夕曬書據說是因為七月七日,天門洞開,陽光強烈,是龍王爺“曬鱗日”,人們多在此日暴曬衣服、棉被之類,以防蟲蛀,讀書人也往往在這一天曝曬書籍。
在江蘇宜興,有七夕香橋會習俗。每年七夕,人們都趕來參與,搭制香橋。所謂香橋,是用各種粗長的裹頭香(以紙包著的線香)搭成的長四五米、寬約半米的橋梁,裝上欄桿,于欄桿上扎上五色線制成的花裝飾。入夜,人們祭祀雙星、乞求福祥,然后將香橋焚化,象征著雙星已走過香橋,歡喜地相會。這香橋是由傳說中的鵲橋傳說衍化而來的。
拜七姐
斗巧
為牛慶生
拜魁星
結紅頭繩
曬衣曬書
香橋會
牛郎織女的傳說為七夕節增添了動人的浪漫色彩然而,七夕的內涵遠遠卻不止愛情。讓我們用智慧的羽翼,臥看牽牛織女星的悠悠回憶,領略七夕節的傳統內涵之美。
掃碼答題
【網絡中國節·七夕】西安市七夕主題示范活動在高新區圓滿舉辦
【網絡中國節·七夕】西安國際港務區新筑街道倉門村:迎“七夕” 用鏡頭定格幸福“夕陽紅”
【網絡中國節·七夕】良緣永結·山河為鑒——千年華服婚典七夕再現潼關古城
【網絡中國節·七夕】西有品·愛戀之城 | 不止七夕 愛在浐灞的每一個朝夕
【網絡中國節·七夕】浪漫七夕 愛在雁塔!雁塔七夕好禮等你來贏
【網絡中國節·七夕】讓我們“蓮”愛吧 蓮湖區舉辦青年職工聯誼活動
【網絡中國節·七夕】讓愛綻放丨“鳳凰和鳴·戀渭城”咸陽老街七夕系列活動浪漫來襲!
【網絡中國節·七夕】七夕節七對新人西安華清宮體驗唐宮婚典
【網絡中國節·七夕】“90后”飛行員與妻子的“空中約定”
【網絡中國節·七夕】高陵區開展七夕系列主題活動
【網絡中國節·七夕】寶雞市陳倉區2023年“網絡中國節·七夕”主題活動豐富多彩
【網絡中國節·七夕】“絲路青緣·愛在長安” “網絡中國節·七夕”2023年陜西青年公益婚戀交友活動
【網絡中國節·七夕】古城古韻 文化七夕 韓城市2023年單身青年交友聯誼會暨漢服體驗活動浪漫收官!
【網絡中國節·七夕】甜蜜來襲!看涇陽這場七夕聯誼活動
【網絡中國節·七夕】寶雞渭濱:政府巧搭“鵲橋”促良緣
【網絡中國節·七夕】安康市“相約七夕 不負韶華”單身青年交友聯誼活動成功舉辦
【網絡中國節·七夕】咸陽市秦都區為20對新人舉行集體婚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