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陵區人民法院速裁中心主任
楊陵區人民法院速裁中心主任王樂認為,一個人的社會價值,應該在奉獻社會中得以存在。在楊陵區人民法院工作的這些年,王樂就是在對人民的奉獻中日積月累、打磨本領,成為人民群眾眼中“全區人民群眾滿意的政法干警”,成為在不同的維度都散發光和熱的共產黨員。
你選擇如何度過自己的一生?楊陵區人民法院速裁中心主任王樂認為,一個人的社會價值,應該在奉獻社會中得以存在。在楊陵區人民法院工作的這些年,王樂就是在對人民的奉獻中日積月累、打磨本領,成為人民群眾眼中“全區人民群眾滿意的政法干警”,成為在不同的維度都散發光和熱的共產黨員。
2008年,大學畢業的王樂踏進了法院的大門,書記員、法官助理、法官、速裁中心主任,十幾年來,一次次成長,見證了一個青澀的大學生到成熟法官的蛻變,而始終不變的,是那顆設身處地為民著想的心。十余年的職業生涯,處理上千起案件,錯案率為0,王樂始終把自己放在人民公仆的角色中。“法官不是高高在上,尤其是基層法官,更應該設身處地為群眾著想,想方設法為群眾解決問題。”
在一起交通事故案件中,被告人年逾七十,法律意識薄弱,駕駛電動車撞人致傷,拒不配合調解工作。這個簡單的民事案件王樂本可以一判了之,但是想到被告人償還能力較弱,而原告又無處申訴,最終只會導致矛盾激化。于是,王樂針對案件情況,找到當事人所在村莊的村支書溝通協調,最終請來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者為雙方協調,解決了矛盾所在。在法律之外,這樣的溫情還有很多,十幾年來,王樂就是憑著一腔對人民的熱忱之心,將法律工作做到極致,做到執法“有溫度”。
王樂在工作中
“法律的目的不是解決案件,而是解決問題。”王樂說到:“看到當事人如釋重負的笑臉,無論付出怎樣的艱辛都是值得的。”
2021年,為推進案件繁簡分流,形成“簡案快審、難案精辦、繁簡分流”工作機制,楊陵區人民法院速裁中心成立了。在速裁中心成立不久,王樂就帶著對群眾的一腔熱情來到這片新陣地“沖鋒陷陣”。
王樂在整理案件資料
面對著從未有過的工作內容,王樂與同事們集思廣益,邊摸索邊總結,對接手的案件進行分析、統計,發現50%以上的案件都是屬于權利用務標記明確,爭議較小的案件。短短半年時間,探索出了快調、快審、快判、快結的“四快模式”。“速裁中心與其他法庭不同的地方就在于,我們是在與時間賽跑,讓群眾迫在眉睫的訴求能夠以最快的速度得到回應。”王樂介紹到。
都說法庭是人生的第二所大學,在速裁中心工作之余,王樂也絲毫不懈怠自身的成長。在單位,一有新的司法解釋、法律法規出臺,王樂都會轉發到學習群和同事一起探討。在每周四的學習日、每月的法官大會上,她也會與其他法官交流專業知識。多年來,她早已習慣了將學習強國APP的內容作為自己的背景音樂,在洗漱、吃飯的間隙,見縫插針地去學習最新的政治、法律知識。
對崗位的熱愛、對知識的渴望,造就了她業務能力的純熟,造就了“全區人民群眾滿意的政法干警”的成就。“為民服務,堅守職責,這是一份幸福的工作,它讓我與我熱愛的法律,熱愛的群眾緊緊相依在一起。”王樂說到。
法官的成長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孤軍奮戰,在成長的過程中,王樂領受過前輩的幫助與愛護,也將這份溫暖傳遞下去,對初來者傾囊相授,孜孜不倦散播法治精神。
人才的培養,也是王樂認為的重要的工作之一,單位曾有一位初來的非法律專業出身的書記員,雖然不懂法律知識,但是勤學好問,王樂在她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從整理卷宗、送達公告到庭審筆錄,王樂事無巨細,找模板、找案例讓她鍛煉,不到一年時間,就已經將新人培養成公認的出色書記員。遇見具有討論意義的案件,她也會叫單位的法官助理們一同討論交流,她常常教導年輕的法官助理,司法事業要將實踐與理論結合起來,深入案件才能深入群眾。
王樂在中學開展普法講座
法律的溫暖,不僅幫助著法庭的新人,也照亮了祖國的未來。為了為進一步做好法制宣傳,她走進校園,把守法意識根治在學生們的心靈中。她被聘請擔任楊陵區第五初級中學、楊陵區大寨中心小學的法制副校長,常常以案說法,深入淺出地向孩子們介紹法律知識,引導同學們增強法治觀念。
從書記員、審判員、審判長,到如今的速裁中心主任,“全區人民群眾滿意的政法干警”,一晃15年,“放下榮譽,我還是我”她就像法袍上的麥穗,樸素又有生命力,又像人們身邊的小太陽,在不同的維度都散發出光熱,為司法事業奉獻著生命。
“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鳳凰網陜西頻道特別策劃法治欄目《奉法者說》,欄目聚焦全省公安、檢察、法院、司法體系基層優秀人物,全力打造暖新聞。通過對系統內人物在職履職典型案例的樹立,不斷彰顯其責任和擔當,以榜樣力量激勵全省政法隊伍高質量發展,展現法治陜西聲音,弘揚法治精神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