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年大健康壟斷難行
2015年12月01日 10:16
來源:北京商報網
原標題:美年大健康壟斷難行 借殼江蘇三友上市、收購體檢行業“老三”慈銘體檢的美年大健康沒有停下行業整合的步伐,打算進一步通過要約收購的方式與“老二”愛康國賓強強聯手, 但昨日卻遭到了愛康國賓的強烈反

資料圖片
原標題:美年大健康壟斷難行
借殼江蘇三友上市、收購體檢行業“老三”慈銘體檢的美年大健康沒有停下行業整合的步伐,打算進一步通過要約收購的方式與“老二”愛康國賓強強聯手, 但昨日卻遭到了愛康國賓的強烈反擊。業內人士認為,“一家獨大”的行業格局能否形成,還是取決于愛康國賓私有化的決心是否強烈。另一方面,由于體檢行業領頭企業占據的市場份額非常有限,行業前三的收購爭奪戰對市場格局不會造成過大影響。
兩大巨頭對峙
昨日,美年大健康董事長俞熔就“江蘇三友(美年大健康)向愛康國賓發出私有化要約”一事做出正式回應。俞熔在公開信中指出,中國的健康體檢行業已經進入歷史性突破時刻,同為行業佼佼者,期待和愛康國賓的強強聯手。這與愛康國賓董事長張黎剛在11月29日晚間發表的公開信論調形成鮮明對比,體檢行業排名第一和第二的兩位大佬通過隔空喊話進入了對峙關鍵期。
就在前一日晚間,江蘇三友公告宣布溢價23.6%加入愛康國賓私有化競價方案。對此,張黎剛在第一時間通過官方微信發布公開信稱“不會將我擁有或控制的股票出售給任何第三方”,并指對方在愛康私有化進程的關鍵時刻發出競爭要約,“無疑是敵意的,也是惡意的”。
面對對方提出的惡意競爭和收購說法,俞熔回應稱,早在愛康國賓的私有化決定提出之前,江蘇三友就主動和愛康國賓的管理層溝通,但最近兩個月一直得不到回應,甚至受到了“個人的情緒化抵制”,希望中國的健康體檢產業不要因自相損耗和個人好惡而耽誤了整體飛躍的進程。
業內認為,如果美年大健康成功參與愛康國賓的私有化,目前三大體檢機構都有可能收入江蘇三友(即美年大健康)囊中,這將形成國內體檢行業單極獨大格局。但從愛康國賓的回應來看,能否完成交易存在諸多變數。
收購要約的難題
據了解,今年7月,健康體檢行業龍頭美年大健康借殼江蘇三友上市。8月31日,愛康國賓正式宣布私有化,張黎剛在內部郵件中稱“選擇私有化完全是出于戰略性規劃而非被動選擇”。但僅兩月后,江蘇三友就宣布收購國內體檢行業排名第三的慈銘體檢72.22%股權。目前這一重組交易尚未正式完成。但不可否認的是,在成功收購慈銘體檢后,美年大健康的年體檢人次將達到728萬,占體檢市場份額的1.9%,是第二名愛康國賓的2.7倍。現在,江蘇三友又試圖參與對愛康國賓的私有化。
然而,想從“三足鼎立”過渡到“一家獨大”,對于美年大健康來講不那么容易。目前來看,愛康國賓方面對于新要約的態度較為抵觸,也明確“私有化進程仍將繼續”。北京鼎臣醫藥管理咨詢中心負責人史立臣向北京商報記者分析表示,愛康國賓走的是高端路線,按照2013年收入來看,市場份額為12.3%,是國內最大的民營體檢龍頭。如果從議價能力上來講,愛康國賓應該比美年大健康更強。因此,愛康國賓是否會被收購更多還是取決于張黎剛的態度,如果愛康國賓著實不想被收購,美年大健康要去硬收,就顯得確實是惡意收購了。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認為,美年大健康拋出的這份溢價逾23%的要約方案非常具有吸引力,愛康國賓作為美國上市公司,議程及相關程序均需在考慮所有股東權益大前提下做出,斷然拒絕更高的要約價,會招致美國投資者不滿甚至引發訴訟。不過相信雙方都不愿最后進入收購戰的范疇,更多的接觸乃至坐下來談判也是可期的。
壟斷竟在剛性醫療
實際上,盡管美年大健康、慈銘體檢、愛康國賓這三大巨頭在健康體檢行業聲名遠揚,但這些機構的主要競爭對手是公立醫院。根據衛生部的統計數據,2011年國內健康體檢市場中,醫療機構占據市場97%的份額,專業體檢機構只占2%左右,其他機構占比1%左右。2013年按收入算,民營體檢機構及其他醫療機構僅占體檢行業的22.7%。2014年,3家體檢機構的體檢人次分別為528萬、355萬、200萬人次,合計市場占有率僅為2.6%。
業內認為,美年大健康欲重組行業格局,實際上也是想通過加速擴張推動行業進步,同時也能加強自身的醫療服務能力,向剛性醫療方向延伸。但面對公立醫院這一更強大的對手,雙方要爭奪患者、爭奪醫療資源,這對體檢機構而言將是極重的發展模式。
史立臣認為,由于我國醫療機構擁有的成本優勢和人們長期以來形成的就診習慣,社會體檢消費主要集中在公立醫院等醫療機構。雖然現在排名行業前三的企業之間在進行吸收重組,但即便合并為一家,也不會對現有的市場格局造成沖擊。
不過對于體檢市場的深度挖掘目前還不夠。中華醫學會健康管理學分會主任委員武留信經過大量的調研發現,近十年來,我國以健康體檢為主的健康管理醫學服務機構數量快速增長,據2013年估計,全國健康管理(體檢)機構數量已由2005年的約2000家增加至1萬家以上,從業人員近50萬人,年體檢人次超過4億。但是,目前我國健康管理醫學服務普遍提供單一、質量參差不齊,95%以上的體檢機構以體檢為主,缺少檢后服務。地區間、機構間服務的內容和質量存在明顯差異,總體服務水平有待提高。武留信認為,只有全面提高公眾健康素養、解決檢前或院前健康咨詢、指導服務和檢后或院后隨訪及跟蹤服務,才能真正做好健康管理。
北京商報記者 錢瑜 王瀟立
頻道推薦
智能推薦
圖片新聞
視頻
-
滕醉漢醫院耍酒瘋 對醫生大打出手
播放數:1133929
-
西漢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簡木牘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數:4135875
-
電話詐騙44萬 運營商被判賠償
播放數:2845975
-
被擊落戰機殘骸畫面首度公布
播放數:5357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