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長樓繼偉首次撰文全面談改革 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2016年01月04日 09:34
來源:第一財經網
原標題:財長樓繼偉首次撰文全面談改革 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財政部部長樓繼偉今年第一期《求是》雜志發表文章《中國經濟最大潛力在于改革》,提出未來一個時期,推動經濟持續穩定增長,核心是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原標題:財長樓繼偉首次撰文全面談改革 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財政部部長樓繼偉今年第一期《求是》雜志發表文章《中國經濟最大潛力在于改革》,提出未來一個時期,推動經濟持續穩定增長,核心是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促進發展動力順利轉換。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注意到,這是樓繼偉首次以署名文章的形式全面談改革,而不只是聚焦于財稅某一特定領域。
樓繼偉在上述文章中,提及改革涉及價格改革、全生產要素市場化改革、簡政放權、國企改革、財稅改革、金融改革、社保制度改革、戶籍改革、科技體制改革、土地制度改革等眾多領域。這些關鍵領域改革將有利于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激發經濟增長潛力,為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保持經濟中高速發展、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提供制度保障。
結構性矛盾制約全要素生產率提高
在上述文章中,樓繼偉認為,我國過去經濟保持快速增長,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是重要因素,但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全要素生產率下降導致經濟增速下行。
全要素生產率是指產量與全部要素投入量之比。全要素生產率提高主要是指扣除資本、勞動等生產要素投入貢獻后,由技術進步、管理水平、勞動力素質、要素使用效率等其他因素的改進與革新帶來的產出增加,反映了各生產要素的綜合利用效能,體現了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是影響經濟發展和人均收入的關鍵因素。 經濟增長、人均收入和財富水平提高最終要依賴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
樓繼偉認為,未來一個時期,推動經濟持續穩定增長,需要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但是我國長期積累的結構性問題凸顯,制約著全要素生產率提高和經濟穩定增長。
他指出當前存在四大結構性問題。
首先,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已經快于勞動生產率增長。
樓繼偉預計,“十三五”時期勞動年齡人口或繼續減少1000萬人以上。中國人口紅利逐步消減,而人口老齡化加劇。用工短缺,勞動力成本逐漸上升,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我國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貨幣工資年均增長13.2%,農民工工資年均增長13.5%,高于同期勞動生產率(按現價計算)年均增長11.1%的水平,勞動力成本增長已快于勞動生產率增長。
今年4月樓繼偉在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演講中表示,如果在其他約束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隨著適齡勞動人口的下降,需要勞動生產率大幅提高才能推動增長,否則工資增長長期超過勞動生產率增長就會帶來通貨膨脹或“滯脹”。若不采取有效政策,潛在經濟增長率可能會低于5%。
其次,資本邊際效率下降,從2008年到現在,每新增1元GDP需要增加的投資已經顯著上升。投資結構也不盡合理,反映全要素生產率的設備投資占比下降,土木建筑類投資上升。
再次,杠桿率較高。2008年之后我國杠桿率迅速上升,這種狀況不利于企業穩定發展、推進技術創新、邁向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的中高端。而且地方債也存在局部風險。
最后,一些制度機制抑制資源配置效率,比如一些領域壟斷和行業準入壁壘依然存在,企業缺乏退出機制,僵尸企業僵而不死,影響資本配置效率。這些體制機制矛盾造成交易成本過高,限制了要素的自由流動,影響要素使用效率的提高。
改革激發增長潛力
樓繼偉在上述文章中提出,針對上述結構性問題,我國正在持續推進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加快關鍵性體制機制改革,釋放潛在生產力,提升全要素生產率,努力培育新的增長動力和增長點,推動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在提及關鍵性體制機制改革方面,樓繼偉從兩個方面闡述。
一方面,改革將促使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這些改革包括深化價格改革,加快推動生產要素市場化改革,進一步簡政放權,加快推進國企改革,積極推進財稅金融改革,深化社保制度改革。
另一方面,改革將提高勞動力流動性和勞動力素質。這些改革包括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加快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土地制度改革和加快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發展。
對上述眾多領域的改革,樓繼偉也透露一些改革方向。
比如,針對社保制度改革中的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樓繼偉提出,將以完善個人賬戶、堅持精算平衡為核心,建立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激勵約束機制和更加透明易懂的收付制度,在此前提下實現職工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劃撥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加快發展補充養老保險,建立基本養老金合理增長機制,并與繳費貢獻密切掛鉤。
在土地制度改革方面,樓繼偉提出,要盡快修改國有和集體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相關規定,助推投資項目落地。在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前提下,鼓勵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租賃、入股。在具備條件的地方實行地票制,農民宅基地還耕后,集體建設用地指標變為資本,可攜帶入城投資創業,既有利于促進投資和消費增長,也有利于消化房地產庫存。
另外,樓繼偉提出,要適時完善調整勞動合同法,增強勞動力市場靈活性,促進勞動力在地區、行業、企業之間自由流動,完善勞資雙方公平決定勞動者報酬的機制。
樓繼偉在清華大學演講中曾表示,目前勞動合同法的弊端主要在于降低了勞動力市場的流動性和靈活性。職工可以炒雇主,但雇主不能解雇職工,很多投資人因為這個原因離開中國。
頻道推薦
智能推薦
圖片新聞
視頻
-
滕醉漢醫院耍酒瘋 對醫生大打出手
播放數:1133929
-
西漢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簡木牘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數:4135875
-
電話詐騙44萬 運營商被判賠償
播放數:2845975
-
被擊落戰機殘骸畫面首度公布
播放數:5357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