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久的歷史,厚重的文化,為寶雞孕育和傳承了豐富多彩、特色鮮明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寶雞社火、馬勺臉譜、鳳翔泥塑、木板年畫等優秀的民族民間文化遺產已走出國門,享有盛譽,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大市,一大批有影響的作品和藝人層出不窮,成為寶雞市一張張精美的文化名片。
鳳翔縣古稱雍州、雍城,鳳翔泥塑是我國獨具特色的一種民間美術品,產地主要集中在寶雞市鳳翔縣城關鎮六營村
岐山縣位于關中西部,岐山縣面食文化源遠流長,幾千年的傳承發展,其臊子面、面皮、鍋盔等飲譽三秦,名揚華夏。
陳倉區是社火藝術之鄉,對傳統的民間社火進行了藝術創新,使這項古老的藝術成為全省、乃至全國一絕。
【行記】寶雞的自白:將非遺嵌入血液
鳳鳴岐山,非遺尋根。望岐山,空心掛面如柳絲搖曳;吃臊面,忠義禮智亦常在心間。言中華食俗哪里尤悠?西府岐山一品之鄉。
手工面何以貴為禮
面心中空之謎
食宿與味蕾的碰撞
鳳翔泥彩,版畫祥福。一以型塑神情道盡好惡喜樂,一以線條色彩寓意鎮宅降魔。民之本天為大,上古技藝一脈相傳,傳入平常百姓福樂人家。
熟能生巧的“套色術”
何來“金剛不壞身”
非遺給六營村帶來什么
西府陳倉,炎帝故里。閏九月,社火連天鑼鼓聲名,馬勺臉譜求福納祥,燈影戲來座無虛席,姜馬察回樂聲雷雷。
姜馬察回的樂與意
疙瘩臉譜的“疙瘩經”
燈影戲的挑之道
民風、民俗是我最愛捕捉的焦點,他們淳樸的面容是生活最真實的面貌。
自古以來,所有的文化民俗活動都表達著對五谷豐登人壽年豐的期盼。
我喜歡用廣角和長焦來記錄畫面,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風景。
當鏡頭與千年文化基因群在光影之中聯系在一起的時候,更有做為影像記錄者的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