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媒體法人微博“2014陜西成就盤點”主題采訪團走訪了西安城墻南門歷史文化街區及太白山旅游區,詳細了解西安城墻南門歷史文化街區綜合改造的相關情況及太白山旅游產業新區的建設升級情況。【詳細】
自去年來,面對復雜的經濟形勢,省發改委堅持穩中求進,深入實施穩中有為、提質增效,主動適應新常態帶來的新變化,促進陜西省經濟呈現“總體平穩、穩中趨好、穩中向優”的良好態勢。【詳細】
預計全年陜西省生產總值17500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9.6%,1至9月生產總值為11567.4億元,位居全國16位;2014年1月至9月全省各市生產總值排名如下,西安市以3458.2億元居榜首,榆林市為2010.25億元,咸陽為1306.73億元。
陜西省發改委黨組書記、副主任張文波指出,自去年來,面對復雜的經濟形勢,省發改委堅持穩中求進,深入實施穩中有為、提質增效,主動適應新常態帶來的新變化,促進陜西省經濟呈現“總體平穩、穩中趨好、穩中向優”的良好態勢。
工業快速發展的同時,環境污染也成了老生常談的話題,對此陜西省針對減排減污染提出了新舉措。2014年緊緊抓住西安列入國家新能源汽車試點城市機遇,擴大甲醇汽車試點,西安市20輛甲醇出租車開始運行,寶雞市擴大試點范圍達到100輛規模,漢中和咸陽兩市啟動運行。試點階段性檢測數據表明:氮氧化合物等排放數據比國內四標準限額低40%至50%,單位里程燃料費用比同排量汽油車降低48%。此類能源汽車的研發生產,陜西一直保持國內領先,預計三年后,中國版甲醇汽車標準將出臺,屆時將為陜西節能減排工作再做貢獻。
12月26日,交通運輸部召開電視電話會議,宣布全國陜京津冀等14個省市高速公路電子不停車收費(ETC)聯網正式開通。
此次14個省市聯網覆蓋5.2萬公里高速公路,6659條ETC專用車道,約千萬用戶可以實現高速公路不停車快速通行。明年9月全國ETC將實現聯網,屆時有卡用戶可以“一卡通全國”。
咸旬高速是陜西“2367”高速公路網規劃的六條輻射線之一,也是關中—天水經濟區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該線路起于咸陽市秦都區福銀高速公路馬莊互通式立交,穿越咸陽南、中、北三大產業帶,途經2區、4縣、21鄉鎮,跨越6條主要河流,連接6條主要公路,止于旬邑縣赤道鄉,與S306相交,全長93.552公里。
今年中國旅游年口號是“游絲綢之路,品美麗中國”、“新絲路、新旅游、新體驗”。啟動儀式上,分別以“絲路之光”“絲路之夢”“ 絲路之旅”三部分呈現了“一帶一路”上的豐富人文歷史和旅游資源。據了解,國家旅游局草擬制定了“一帶一路”三年旅游推廣活動計劃,將覆蓋陸上絲綢之路及海上絲綢之路沿線的西北、東北地區,西南地區,沿海和港澳臺地區及內陸地區。
地處關中平原中部的古城西安,曾是中國歷史上12個朝代的都城,也是古代絲綢之路的起點。早在2000多年前的漢代,絲綢之路就成為中國與沿線各國的通商之路,也成為中國旅游最古老且最具代表性的品牌之一。
省住建廳已經從11月中旬開始,啟動保障性安居工程第四季度巡查,重點查看項目進展,以及廉租住房租賃補貼發放、拆遷補償到位情況、綠色建筑在保障性住房 中的應用、配套基礎設施資金使用情況等。第四季度巡查結果將作為年終考核的重要依據。同時將按照住房保障“十二五”規劃和保障對象“十二五”輪候計劃,與 各市(區)溝通,認真梳理“十二五”輪候完成情況,科學擬定2015年建設計劃,經省政府同意后上報住房城鄉建設部。
日前,陜西省空氣質量自動監測體系建設“三步走”的最后一步已經全面完成,2015年1月1日起我省10個設區市、楊凌示范區、西咸新區和韓城市將實現按照空氣質量新標準實時監測包括SO2、NO2、PM10、PM2.5、O3和CO共六項大氣污染物,全部按照《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要求的參數對空氣質量進行評價。
西安市13個,寶雞市8個,咸陽、渭南、銅川、延安、榆林和漢中市各4個、安康市3個、商洛市和楊凌示范區各2個,西咸新區和韓城市各1個,基本實現了上述13個市(區)城市建成區全覆蓋。
省國資委負責人表示,這次戰略合作是省市國有企業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穩增長的決策部署,創新發展模式,搭建合作平臺,有效應對當前經濟下行壓 力,實現協同合作、共同發展,確保全年經濟平穩增長的重要舉措。今后,將進一步強化服務意識,積極做好合作方式的探索和創新工作,強力推進簽約項目落地, 努力幫助企業在產品銷售、市場開拓、資源配置上實現新突破。
省民政廳在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民生難題上做足了文章,全面凸顯“以民為本”這一陜西發展的最強音符。全年下撥中省民政事業經費141.46億元,有效保障了700多萬服務對象的基本生活權益;醫療救助結算“一站式”服務覆蓋所有市縣;成功應對延安等地特大暴雨洪澇災害,實施災后恢復重建74000多戶;全年新增養老床位35000張以上,完成年度任務的116%;城鄉低保戶、孤兒、城市三無人員、農村五保戶、優撫對象等救 助、撫恤標準實現自然增長。
2014年,陜西省文化工作呈現出十大工作亮點:第十一屆中華人民共和國藝術節籌備工作全面推進;首屆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成功舉辦;成功舉辦第七屆陜西省藝術節,創新模式、節儉辦節、文化惠民;“國風?秦韻”陜西傳統文化系列展演活動反響強烈;重大民生工程“陜西省群眾文化藝術中心”開工建設;《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頒布施行,12項非遺項目新入選國家非遺名錄;推動陜西動漫創意產業基地建設,設立動漫產業基金;“歡樂春節”品牌推進陜西文化走向世界;“從長安到羅馬”舞臺藝術精品創作和“今日絲綢之路”美術作品創作兩大工程成績斐然;著力為少年兒童辦好十件實事。
2013年城鎮新增就業12.58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4%,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00.49萬人。統籌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健全。2013年 全市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264.36萬人、248.21萬人、 416.63萬人、145.58萬人、138.85萬人和98.2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