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大地主色變綠 10年綠色版圖北擴400公里
2012年07月10日 17:07
來源:陜西日報 作者:王永鋒
光禿的山峁、漫天的黃沙,曾是陜北黃土高原的代名詞,然而,這一景象在持續治理后已成為了歷史。10 年來,我省不斷加大造林綠化力度,綠色版圖向北推進400多公里,森林覆蓋率達到41.42%,三秦大地主色調實現了由“黃”到“綠”的轉變,綠色已成為陜西對外的標志性符號。
光禿的山峁、漫天的黃沙,曾是陜北黃土高原的代名詞,然而,這一景象在持續治理后已成為了歷史。10 年來,我省不斷加大造林綠化力度,綠色版圖向北推進400多公里,森林覆蓋率達到41.42%,三秦大地主色調實現了由“黃”到“綠”的轉變,綠色已成為陜西對外的標志性符號。
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三北防護林等林業重點工程的實施,使我省生態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尤其是2007至2011年間,是我省林業發展最快時期。5年來,累計完成造林2491萬畝,平均每年造林500萬畝左右。
“退耕之前,天不亮就得上山耕種,走好幾里山路,中午自帶干糧,一天光景就扔在了山上,一年下來也打不下多少糧食。”日前,志丹縣順寧鎮白草堂村村民賀建利說,縣上退耕還林后,他便退了30 多畝耕地,通過栽植經濟林和種植大棚蔬菜,年收入6萬多元,生活一年比一年好。在志丹,退耕還林已成為該縣造林最多、投資最大、期限最長、受益面最廣、實施效果最好的重點生態工程。按照我省規劃,到2015年,國家和地方將投入200多億元用于鞏固退耕還林成果。 5年來,我省退耕還林成果進一步得到鞏固,共造林440萬畝。
天保工程的實施有力地維護了全省森林資源安全。自1998年試點, 2000年正式實施以來,我省全面停止了商品性采伐,建立了市、縣、鄉、村四級森林管護體系,使全省1.15億畝森林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同時,全省共取締1000多家木材經營加工企業,平均每年減少森林資源消耗量600多萬立方米。5年來,我省天保工程還營造公益林1027萬畝。2011年,天保二期工程啟動,10年后我省森林面積還將增加1500 萬畝,森林蓄積增加1億立方米,森林碳匯增加1.83億噸,構建起比較穩定的森林生態屏障。
前不久,國家林業局通報了“十一五”省級政府防沙治沙目標責任綜合考核結果,我省被確定為工作突出省份。通過三北防護林建設等項目,我省5年間共完成沙化土地治理897萬畝。沙區常綠樹種面積由49萬畝提高到190萬畝,植被覆蓋度達到55.2%;沙區造林保存面積1868萬畝,以陜蒙交界、長城沿線、黃河沿岸等為骨架、總長2000多公里的大型防風固沙林帶已初步建立,并在沙漠腹地建起萬畝以上片林165塊,保護了近200萬畝農田。5年間全省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分別縮減61萬畝和32萬畝,進入“整體好轉、局部良性循環”的新階段。
為保護和培育林草植被,鞏固生態造林成果,我省還頒布了《陜西省封山禁牧條例》,積極引導群眾改變生產方式,推行人工種草、秸稈利用、舍飼養畜,引導、扶持適宜當地發展的產業,促進生態與經濟“雙贏”。同時,社會化造林已成為林業建設不可或缺的力量。我省持續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造林,5年來累計參加人數7000多萬人次,植樹4億多株。榆林市還啟動實施了能源企業綠化工程,按照“政府組織、林業規劃、企業投資”的形式,以每畝1000元的標準實施造林綠化。府谷縣京府煤化有限責任公司結合廠區建設計劃分3年投資210 0萬元,完成造林綠化2800畝,綠色屏障逐步形成。渭南、咸陽等市積極創新造林形式,探索出全民參與造林綠化新路子。
相關新聞:
頻道推薦
智能推薦
圖片新聞
視頻
-
滕醉漢醫院耍酒瘋 對醫生大打出手
播放數:1133929
-
西漢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簡木牘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數:4135875
-
電話詐騙44萬 運營商被判賠償
播放數:2845975
-
被擊落戰機殘骸畫面首度公布
播放數:5357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