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市金臺區發展文化旅游惠民生
本報訊(通訊員 向陽 張寧)近年來,寶雞市金臺區大力發展文化旅游業,同時把此作為一項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群眾增收的民生工程來抓,2011年旅游綜合收入突破17億元,取得了經濟發展、群眾增收的良好局面。
金臺區文化旅游資源豐富,有仰韶文化、姜炎文化、周秦文化、佛文化、道文化、三國文化、山水文化和民俗文化等多種文化資源。近年來,區上深挖潛力進行開發,在資金、人力和物力等方面高度傾斜。“文化是軟實力更是硬支撐,是智慧果更是增長點,發展文化旅游產業,是金臺之魂,也是強區之基。”金臺區委書記李興安說。區上先后從拮據的財政中拿出近3億元,用于文化古跡的修復、自然風光的保護提升、園區景區的建設等等。
經過數年發展,大唐秦王陵、美林觀光園、北首嶺遺址等景區相繼開發完成,讓金臺區成為一座旅游新城、文化名城。每天,在金臺森林公園,騎自行車游玩、欣賞寶雞全貌的市民和游客比比皆是。在金臺觀,舞劍、休閑的人絡繹不絕。在大柳樹村蜂泉山,登高、望遠、吸氧的人們興致勃勃。
在發展文化旅游業的同時,金臺區還注意將此與當地群眾增收結合起來。“要不遺余力地挖掘本土文化產業,讓其造福于民。”金臺區區長王建民說。文化旅游產業對金臺來說,既是一項經濟工程,又是一項民生工程,金臺人找到了二者的交匯點。區上鼓勵農民開辦農家樂、漁家樂,免費培訓、免費指導。與此同時,政府不斷拿出資金,為農民美化房屋,建設休閑廣場,開通旅游專線,使當地的文化旅游產業駛上發展的快車道。六川店村是金臺區發展文化旅游業的受益村之一。每天游客從四面八方而至,絡繹不絕,賞景、釣魚、兜風,最后再嘗一嘗當地店家的精湛手藝。村民楊新建在家門口辦起了“漁家樂”。他說:“釣一條魚七塊錢,烤一條魚二十多塊錢,一年能賺萬把元。”先有了“六川河”這個文化品牌,才有了“六川魚”的身價,才有了致富的“生意經”。
在“西府天地”,走進劉潔經營的老字號“寶發源”農家樂,家中掛滿了泥塑、皮影、草編等民間手工藝品,充滿文化氣息,她正忙前忙后做土雞、配土菜。“一年能收入10萬元左右。”劉潔說。不單單是她,“西府天地”里,200多戶農民住進了復古房、端起了大老碗、找回了老傳統、弘揚著大民俗、賺足了“文化錢”。
看到金臺文化旅游產業的崛起,不少投資商紛至沓來。近年來,外地客商們紛紛在六川河搶占“風水寶地”進行投資開發,先后建成了“百果園”、“蔬菜園”、“綠色空間”等眾多休閑旅游項目,使當地的文化旅游產業隊伍日漸龐大,發展后勁更足。
- 社會
- 娛樂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傷多人被擊斃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