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級公立醫院改革 今年全面啟動實施

東方IC供圖
本報訊昨日,西安市醫改領導小組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西安市2012年度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主要工作安排》和《西安市縣(區)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實施意見》。據悉,西安市今年醫改內容涉及9大類41項,其中包括擴大基本醫療保險覆蓋面、在基層醫療機構中全面開設中醫科等,同時今年西安市全面啟動縣(區)級公立醫院改革。
據悉,《西安市2012年度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主要工作安排》中確定了西安市今年到明年3月份要開展的醫改任務,包括9大類41項,涉及擴大基本醫療保障覆蓋面,提高保障水平;提高基本醫保管理服務水平等。
《西安市縣(區)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實施意見》中涉及內容為8大項32小項,今年全面啟動縣(區)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將通過改革,實現使90%左右的患者在縣域內就診,實現“小病不出鄉鎮,大病不出縣城,預防在基層”的目標。
昨日會上,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岳華峰提出,醫改是自上而下推動的,因此基層能夠結合自身實際將醫改政策落實好十分關鍵,要求各相關部門,按照承擔的醫改任務再召開會議制定出更加具體的實施方案,將任務安排部署到位,同時要求財政部門對于醫改的資金要盡快到位,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并對資金使用情況進行嚴格監督。
12類大病納入保障救助試點范圍
記者昨日從市醫改領導小組會上獲悉,今年西安市將擴大基本醫療保險覆蓋面,同時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政府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250元,并將肺癌、食道癌等12類大病納入保障和救助試點范圍。
城鎮居民醫保待遇最高支付限額提至14萬元
今年西安市將擴大基本醫療保障覆蓋面。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和城鎮居民基本保險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重點做好農民工、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從業人員、靈活就業人員、關閉破產企業退休人員和困難企業職工的參保。
西安市將提高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政府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250元,人均籌資標準達到300元。同時提升保障水平,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最高支付限額為40萬元、城鎮居民醫保為14萬元、新農合為15萬元。
進一步提高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醫療待遇,明顯縮小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支付比例與實際住院費用支付比例之間的差距。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門診統籌覆蓋所有統籌地區,支付比例達到50%以上。
救助對象范圍擴大住院自付費用救助比例提高
西安市將不斷擴大救助范圍和提高救助水平,資助低保戶、五保戶、低收入重癥患者、重度殘疾人以及低收入家庭老年人等困難群體參加城鎮居民醫保或新農合。逐步取消救助起付線,提高救助封頂線,對救助對象政策范圍內住院自付醫療費用的救助比例提高到55%以上。加大對重特大疾病的救助力度,通過醫療救助基金、政府補助等渠道對發生急救急診醫療費用且無力負擔能力的病人進行救助。
全面推開尿毒癥、兒童白血病、兒童先天性心臟病、乳腺癌、宮頸癌、重性精神病、耐藥性結核病、艾滋病機會性感染等8大類大病保障,將肺癌、食道癌、胃癌、結腸癌、直腸癌、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急性心肌梗死、腦梗死、血友病、一型糖尿病、甲亢、唇腭裂等12類大病納入保障和救助試點范圍。
探索整合三種醫保研究建立異地就醫結算機制
西安市將加快推進基本醫療保險和醫療救助即時結算銜接,研究建立異地就醫結算機制。
西安市還將積極探索將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制度的管理職能和經辦資源進行整合。鼓勵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委托具有資質的商業保險機構經辦各類醫療保險管理服務。醫保支付政策進一步向基層傾斜,引導群眾小病到基層診治,加快分級診療制度的形成。
西安明確縣級醫院功能定位
看常見病可不出區縣
城六區開展特色醫療
本報訊昨日,《西安市縣(區)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實施意見》經西安市醫改領導小組審議通過將下發。《意見》中明確縣(區)級公立醫院定位為承擔縣域居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并改革補償機制,逐步取消藥品加成。
臨潼等7個遠郊區縣
不再新辦公立醫院
西安市將按照相關規定,結合縣域經濟發展現狀和人口特征,制定縣(區)《醫療機構設置規劃》(含非公立醫院)。臨潼、長安、閻良、戶縣、高陵、藍田、周至等7 個遠郊縣(區)政府負責辦好一所二級甲等或相當于三級規模及功能的縣級綜合醫院、一所二級中醫醫院、一所二級婦幼保健院,原則上不再新辦公立醫院。城六區政府根據當地醫療服務需求,適度規劃發展區級公立醫療機構。
《意見》中明確了縣(區)級公立醫院功能定位。7個遠郊縣(區)公立醫院是縣(區)域內醫療中心,主要承擔縣域居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重癥患者的救治,疑難疾病初診、轉診,適宜醫療技術的推廣應用等。城六區區級公立醫療機構主要負責該區域應急突發事件、疾病預防控制等公共衛生工作,并承擔部分基本醫療任務,開展特色醫療服務。
破除以藥補醫機制
逐步取消藥品加成
西安市將改革醫院補償機制,逐步取消藥品加成。縣(區)級公立醫院在政府補償經費和醫療服務收費調整到位前提下,取消藥品加成政策,實行零差率銷售。對醫院取消藥品加成所減少的合理收入,按照“取消多少,補償多少”的原則,由省、市、縣三級政府按比例給予足額補償。逐步將具備條件的公立醫院改制為民辦醫療機構,適度降低公立醫院比重,積極引導社會資本以各種形式參與公立醫院改制重組。
西安市將加大醫保支付改革力度,結合臨床路徑的實施,推行按病種付費、按人頭付費、總額付費等,增強醫保對醫療行為的激勵約束作用。新農合逐步推行門診診次總額預付、按病種支付等付費方式,在閻良區開展住院總額預付制試點。
縣級財政承擔
醫院職工大部分工資
縣(區)級政府是縣(區)級公立醫院的舉辦者,應保障醫院在職職工工資和日常運行費用,縣級財政負擔縣醫院在崗職工工資總額(含基本工資、津補貼和績效工資)的比例不低于70%,有條件的縣醫院可實行全額預算,縣中醫院、婦幼保健院實行全額預算管理。縣(區)級公立醫院職工的養老、醫療、住房等社會保障繳費,應由單位繳納,部分由同級財政依據財力給予補助。
同時縣(區)級財政應對縣(區)級公立醫院重點專科發展、符合國家規定的離退休人員費用、政策性虧損、承擔緊急救治、救災、支援基層等公共服務經費給予全額保障;無主病人救治費用經審核后按實際發生額撥付。
今年目標
鄉鎮衛生院須設中醫科
記者昨日從西安市醫改領導小組會上了解到,今年西安市將推行鄉鎮衛生院“五統一”標準化建設,力爭在全部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設立中醫科。
今年西安市全面實施鄉鎮衛生院安心工程,加強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村衛生室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同時將加強中醫服務體系建設,力爭100%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設立中醫科,40%以上的社區衛生服務站和村衛生室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
此外,西安市將完成218名基層醫療機構萬名醫生培訓。為縣級醫療機構培訓專業技術人員130名,為鄉鎮衛生院招收66名定向醫學免費生。
放寬限制
西安市鼓勵醫師多點執業
鼓勵醫師在不同地點執業,讓市民充分享受到優質醫療資源,記者昨日了解到,這是我市今年醫改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
西安市將加快制定醫師多點執業實施辦法,放寬醫師多點執業標準,鼓勵具備行醫資格人員申請多點執業。同時開展抗菌藥物專項整治,三級醫院抗菌藥物品種不超過50種,二級醫院不超過35種。在全市所有三級醫院的所有病區以及所有二級醫院60%以上的病區開展優質護理服務。
資源配置
各區縣均要建120急救中心
臨床檢查結果互認、每個縣(區)醫院與多個城市三級醫院建立遠程醫療系統、提高中醫藥住院費用報銷比例,記者昨日獲悉,西安市將進一步提高縣(區)醫院服務水平。
按照衛生部要求,西安市爭取在2014年完成全市縣(區)級醫院電子病歷系統建設,并逐步建立市、縣(區)兩級區域衛生信息平臺。西安市還將逐步推行居民健康卡,實現縣域居民健康檔案信息資料的有效利用。
另外,西安市還將逐步推行遠程會診、診斷和遠程教育。2012年以西安市中心醫院為中心,建立戶縣醫院、周至縣醫院兩個遠程醫療分中心,2015年前逐步實現每個縣級醫院與一個或多個城市三級醫院建立遠程醫療系統,實現城市優質衛生資源與縣級醫院的互補和相互支持。各縣區應根據區域衛生規劃建設120急救指揮中心,縣區120急救指揮中心配備用房、救護車、人員、藥物、急救器械等。
管理模式
醫院理事會公開選聘院長
記者昨日從西安市政府了解到,西安市縣(區)級公立醫院改革將探索建立醫院理事會形式的法人治理結構,醫院理事會采取公開選拔、民主推薦、社會招聘等方式遴選院長、副院長人選。
醫院實行院長負責制。院長全面負責醫院運行、經營和行政管理工作,向理事會負責,定期向理事會報告工作。重大決策、項目投資、大額度資金使用、中層以上人事任免等事項要民主審議,報理事會審批。
另外,對縣(區)級醫療機構人員編制進行核定。縣(區)醫院按照床位與人員1∶1.5比例核定人員編制,專業技術人員不低于編制總數的85%,其中臨床護士編制不少于每病床0.4人。全面推行人員聘用制度和崗位設置管理制度,根據編制和崗位空缺情況,實行公開招聘。
相關新聞:
- 社會
- 娛樂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傷多人被擊斃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