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綠色版圖向北推進400多公里 綠色成主色調
記者昨日從陜西省政府“科學發展成就輝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近年來,陜西省綠色版圖向北推進了400多公里,全省森林覆蓋率由37.26%提高到了41.42%,生態狀況實現了由“整體惡化、局部好轉”向“總體好轉、局部良性循環”的歷史性轉變,綠色已成為三秦大地的主色調。
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基本完成
陜西省集體林地1.48億畝,2007年,陜西省啟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在省委、省政府的精心組織和安排部署下,各項工作穩步推進,改革成效初顯,農民收入得到提高,生態環境不斷改善。目前主體改革任務已基本完成,正逐步推進配套改革。
全省14809.5萬畝集體林地已落實經營主體,全省集體林地承包到戶率達到83.2%。累計調處各類林權糾紛2.4萬起,調處率99.5%;發放林權證361萬本,發證面積14787.7萬畝,占全省集體林地總面積的99.8%。全省有313.2萬農戶拿到了林權證,農民真正成了集體林地經營的主體。
家庭承包率位居全國第三
陜西省林改工作走在了全國前列,家庭承包率位居全國第三;2010年,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被評為陜西“十大新聞”和陜西“十大經濟亮點”。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使陜西省農村社會正在悄然發生變化,林改成效初步顯現。
分山到戶后,農民造林積極性空前高漲,他們真正成了山林的主人。農民對林場管護力度也有了明顯加強。林改后,農民就像愛護自己的孩子一樣管護山林。有些農民感慨地說:“林地分到自家后,有事沒事總愛去林地轉一轉,看一看自己的林子,只有這樣晚上睡覺才能安穩”。
去年林業總產值達322億元
林改以來,各級政府、有關部門和社會組織對林業的投入不斷增加,近幾年每年都在30億元左右。林改后,許多農民大量種植板栗、核桃、紅棗等經濟林, 培育香菇、木耳,興辦森林人家,農民收入有了較大提高。據統計,2011年全省林業總產值達到322億元,比2008年的169.5億元增長近一倍。
林改期間,各地抽調林業、信訪、國土、法院、農業等部門人員組成工作組,查閱檔案資料,加強調查取證,反復溝通協調,累計調處各類林權糾紛2.4萬多起,涉及林地面積660多萬畝,調處率達99.5%,解決了大量的歷史遺留問題,消除了農村社會不穩定因素。
綠色版圖向北推進400多公里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是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內容。隨著改革的推進,廣大農民成為生態建設的主力軍,陜西省森林資源得到有效增加,生態環境不斷改善。據衛星監測資料顯示,近年來,陜西省綠色版圖向北推進了400多公里,全省森林覆蓋率由37.26%提高到41.42%。這些成績的取得,是陜西省多年來堅持不懈地實施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三北防護林建設等林業重點工程以及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結果。
相關新聞:
- 社會
- 娛樂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傷多人被擊斃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