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域破題 布局陜西經濟新版圖
2015年12月08日 09:38
來源:陜西傳媒網--陜西日報
今年,鎮巴被確定為“國家級生態保護與建設示范區”,陜西省獲該項殊榮的僅1市3縣。圖為鎮巴縣城秋景。通訊員 黃娟 高亞非 攝 原標題:縣域破題布局陜西經濟新版圖——深化改革開放陜西在行動(下篇)

今年,鎮巴被確定為“國家級生態保護與建設示范區”,陜西省獲該項殊榮的僅1市3縣。圖為鎮巴縣城秋景。通訊員 黃娟 高亞非 攝
原標題:縣域破題布局陜西經濟新版圖——深化改革開放陜西在行動(下篇)
本報記者 汪曼莉
郡縣治,天下安。
2014年,我省縣域經濟總量實現大跨越,躍上9000億元臺階,達到9460.05億元。經濟規模擴大,經濟實力增強,縣域經濟成為我省實現追趕超越的重要支撐。
經濟總量十年增長近8倍
隨著工業強縣、招商引資、城鎮化建設等政策的推進,我省縣域經濟迅猛發展。2014年縣域經濟總量占比達53.5%,占據全省經濟版圖的“半壁江山”。
實際上,從2004年開始,我省縣域經濟飛速發展,特別是2008年以來,全省縣域經濟跨越式發展,經濟總量一年一個新臺階。省統計局數據顯示,2008年,我省縣域經濟總量突破3000億元;2009年突破4000億元;2010年破5000億元;到2014年,較2004年增加了8268.25億元,增長了7.9倍。同時,全省83個縣(市)中有35個縣(市)GDP超過100億元大關,62個縣(市)超過50億元,而2004年全省僅有2個縣超過50億元,且沒有過百億元縣。先后有4個縣進入“全國百強縣”,有12個縣進入西部“百強縣”,縣域經濟綜合實力顯著增強。
“十強縣”成為帶動全省縣域經濟發展的“引擎”。依托資源優勢,通過充分利用國家產業發展政策,積極招商引資,大力發展工業,只有全省縣域13%人口的“十強縣”,2014年GDP共實現3265.68億元,占全省縣域GDP總量的34.5%。“十強縣”縣均生產總值、縣均財政總收入、縣均地方財政收入分別達到326.57億元、57.54億元和20.81億元,是2004年全省“十強縣”水平的7.8倍、11.8倍和8.3倍。
結構優化三產協調發展
在全省最大產茶縣西鄉,茶產業發展正如火如荼。據了解,目前,西鄉全縣茶園面積累計達30.1萬畝,茶葉總產量達到了10321.5噸,實現茶葉現價總產值124968.2萬元。茶業成為促進縣域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主導產業的優勢越來越明顯,全縣從事茶葉生產經營的農戶約為5.1萬余戶,占全縣總農戶數的60%,涉茶人員約20余萬人。2014年,西鄉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7541元,增長13.2%。
西鄉特色農業的發展,是我省縣域經濟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在全省范圍,蘋果、獼猴桃、葡萄、鮮食棗、柑橘、傳統水果、時令水果7大特色板塊已基本形成。蔬菜產業總面積達750萬畝,總產量1640萬噸,總產值485億元,成為我省最好的農業主導產業。在陜北,白絨山羊飼養規模近800萬只,生產山羊絨2019.94萬噸,占到全國10%……我省還積極引領和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進程,到2014年,全省建設省級現代農業園區301個,實現了縣域全覆蓋。
農業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縣域工業亦在同步前進。2014年,我省縣域工業實現增加值5352.72億元。縣域工業集聚能力不斷增強,在高陵,涇河工業園區形成了以陜重汽為代表的裝備制造業、以中化近代為代表的醫藥化工產業、以西部鈦業為代表的新材料產業、以中興林產為代表的農產品深加工產業、以長慶為代表的總部經濟集群等五大支柱產業;在興平市,現代裝備制造工業集中區初步形成了機械加工、模具制造、建筑機械、汽車零部件、黑色及有色金屬鑄造等多門類的裝備制造業基地;漢陰縣月河工業集中區是以新型建材加工、富硒農產品深加工為主導產業的新型工業集中區……去年,縣域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56.6%,成為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
非公有制經濟的快速發展,推動縣域經濟結構逐步優化。2014年,全省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突破9000億元大關,占全省GDP比重為52.7%,有45個縣(市)達到或超過50%,縣域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進一步增強。
頻道推薦
智能推薦
圖片新聞
視頻
-
滕醉漢醫院耍酒瘋 對醫生大打出手
播放數:1133929
-
西漢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簡木牘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數:4135875
-
電話詐騙44萬 運營商被判賠償
播放數:2845975
-
被擊落戰機殘骸畫面首度公布
播放數:5357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