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經濟抓機遇 陜西定位“絲路經濟帶”橋頭堡
2014年09月24日 12:21
來源:陜西黨建網
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形成全方位開放新格局”。
“新起點”定位的“底氣”
省委之所以把我省定位為“新起點”“橋頭堡”,不僅是因為我們是古絲綢之路起點,更是因為陜西具有相當底氣。
省長婁勤儉在2013歐亞經濟論壇的全體大會上說:“今天的陜西和西安雖然在時空與當時的影響上發生了很大變化,但又形成了超于以往不可替代的優勢,必將在中國向西開放戰略和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中發揮重要的支撐作用。”
具體來說,陜西的底氣體現在區位交通、科教人才、文化旅游、產業發展、能源資源、平臺機制等方面實力雄厚、優勢明顯。
眾所周知,陜西處于全國幾何中心,承東啟西、連接南北,是全國六大鐵路樞紐和八大區域樞紐機場之一,初步形成以西安為中心通往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國內主要城市的“高鐵一日生活圈”,已成為歐亞大陸橋上重要的交通樞紐和物流中轉站。
從文化上看,兩千一百年前張騫出使西域,絲綢之路成為促進東西方文明交流的核心紐帶。漢長安城遺址、唐長安城遺址、大小雁塔、彬縣大佛寺等文化遺存見證了絲綢之路開通、發展、繁榮的歷史。歷史上有13個王朝在西安建都,全省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140處,占全國十分之一,去年接待境內外游客2.33億人次,增長30%以上。
在產業方面,陜西工業體系完整,航空航天、能源化工、數控機床、工程機械、電子信息等在全國具有重要地位,重型卡車、輸變電設備、飛機及零部件、濃縮果汁出口位居全國前列。在產業結構上,與以農牧業、資源型產業為主的經濟帶沿線國家,具有很強的互補性和廣闊的合作空間。
除過區位、文化、產業上的優勢,陜西另一個不容忽視的獨特優勢,是歐亞經濟論壇的永久會址設在西安,已連續召開四屆,成為我國與歐亞特別是中亞各國交流磋商的重要平臺。西安擁有兩個綜合保稅區,是亞歐大陸橋上重要的對外口岸。
實際上,陜西和中亞國家在產業、經貿、科教文化等方面互動合作源遠流長,這為陜西爭當“橋頭堡”作了很好的鋪墊。
近年來,陜西與中亞經貿合作進入了快速增長階段。2012年,對中亞五國進出口達到9839萬美元,增長52.1%。今年前8個月,對中亞進出口7630萬美元,增長18.3%。石油鉆井機械、水果及日用消費品在中亞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
比如,陜煤集團在吉爾吉斯斯坦建成了80萬噸/年煉油項目,延長石油與中能國際共同投資1.28億美元勘探開發吉爾吉斯斯坦11個油氣區塊,陜汽集團海外第一大市場是中亞地區和俄羅斯,2010年累計向俄羅斯和中亞五國出口車輛16844臺。西電集團在烏茲別克斯坦設立了區域服務中心,與俄羅斯EK公司也簽訂了技術合作和長期供貨合同。
今年6月,省長婁勤儉訪問哈薩克斯坦,在礦產資源開發、電力能源、現代農業等領域達成了廣泛合作,新能源、節水農業等一批重點合作項目正在加快推進。
目前,我省相關部門已經與海航、南航等航空公司達成初步意向,將陸續開通西安至阿拉木圖、西安至巴黎等一系列國際航線,力爭至2015年,西安咸陽國際機場國際航線達到20條以上,架通起以西安為中心的“空中絲綢之路”。
陜西有望形成陸、空兩條絲綢之路。
相關新聞:
頻道推薦
智能推薦
圖片新聞
視頻
-
滕醉漢醫院耍酒瘋 對醫生大打出手
播放數:1133929
-
西漢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簡木牘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數:4135875
-
電話詐騙44萬 運營商被判賠償
播放數:2845975
-
被擊落戰機殘骸畫面首度公布
播放數:5357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