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經濟帶與歐亞經濟聯盟的對接:構建能源共同體
2015年08月21日 15:29
來源:人民網
2011年9月,中國、俄羅斯、塔吉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四國發表《西安倡議》,
二、絲路經濟帶沿線國家的不同的能源稟賦優勢和現有的油氣合作是建立能源共同體的基礎
在絲路經濟帶的沿線上,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和伊朗是世界級的油氣生產和出口大國,有中亞“水塔”之稱的塔吉克斯坦是頗具潛力的水電大國,中國和印度則是世界級的能源消費大國。上述國家理應獲得與其能源身份相符合的國際話語權,而這種國際能源話語權的獲得顯然需要上述相關國家的共同努力——建立絲路經濟帶能源共同體恰逢其時。這同時將使大歐亞地區各國能源儲量豐富的優勢,以及油氣管道和電力傳輸管網的潛力得以充分發揮,并進一步密切相關國家間的經濟互利合作。
在打造絲路經濟帶能源共同體的過程中可以借助構建中的上海合作組織能源俱樂部機制。2007年8月,上合組織元首峰會提出“能源機制”的概念,確定了合作的開放性原則。2011年9月,中國、俄羅斯、塔吉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四國發表《西安倡議》,建議成立上合組織能源俱樂部。2012年6月,上合組織北京峰會強調,成員國將努力“加強本組織的能源合作”、“保障本地區能源安全”。2013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上合組織第十三次峰會提出了“成立能源俱樂部,建立穩定供求關系,確保能源安全”的政策主張。
事實上,能源合作始終是上海合作組織重要的合作領域,其歷年元首峰會都強調能源合作的重要性,并將其置于優先發展的地位。這說明,雖然上合組織能源俱樂部常設機制并未啟動,但是能源俱樂部已經實際開始運作。2006年,上合組織決定成立的能源合作的國家間專門工作組承擔著能源俱樂部的角色,并不斷推動成員國能源合作的深入發展。2012年5月,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在上合組織成員國外交部長會議上表示,通過各成員國能源部門的努力,在上合組織框架內實際已建立“能源俱樂部”,成為就能源合作重大問題進行對話的開放平臺。該“能源俱樂部”對于上合組織觀察員國和對話伙伴國也具有很大吸引力。同時,俄方也期待烏茲別克斯坦能盡快加入。如果作為上合觀察員國的印度和對話伙伴國的土耳其也能夠加入上合能源俱樂部,無疑將增進該合作機制的覆蓋區域和國際影響力,并最終成為絲路經濟帶能源共同體的啟動平臺。
中俄近年來能源合作的實質性進展為絲路經濟帶能源共同體的構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13年3月,中俄兩國政府簽署了《關于擴大原油貿易合作的協議》,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簡稱中國石油)與俄羅斯石油公司簽署了《擴大原油貿易的框架協議》及有關預付款的條款。2013年6月,在第十七屆圣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全體會議上,俄羅斯總統普京宣布,未來25年俄羅斯每年將向中國供應原油4600萬噸,總價值高達2700億美元。在論壇開幕前,中國石油與俄羅斯石油簽署了長期增供原油合同。根據增供協議,俄羅斯將在現有中俄原油管道(東線)1500萬噸/年輸送量的基礎上逐年增加出口供應量,到2018年達到3000萬噸/年,增供合同期25年,可延長5年;通過中哈原油管道(西線)從2014年1月1日開始向中方增供原油700萬噸/年,合同期25年,可延長5年。
中俄的天然氣合作的談判在2014年5月也取得重大突破。根據2014年5月中俄簽署的4000億美元的《中俄東線管道供氣購銷合同》,30年內每年從中俄“東線”管道對華供應380億立方米天然氣。2014年11月,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和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簽署了《關于沿西線管道從俄羅斯向中國供應天然氣的框架協議》,協議規定未來俄羅斯通過中俄西線天然氣管道向中國供氣的基本技術經濟條款,確定供氣規模300億立方米/年、供氣量漸增期為4—6年、供氣期限30年的合作框架以及下步工作計劃等。
中國同中亞國家的油氣合作也在不斷擴大。中哈原油管道是中國第一條陸路進口跨國原油的管道,也是哈薩克斯坦唯一不經過第三國直接輸送到終端消費市場的原油外輸通道。自2006年5月中哈石油管道正式通油以來,中哈原油管道進口原油量以年均20%的速度遞增,截至2015年3月11日,累計向中國輸油超過7700萬噸。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于2009年12月正式向中國輸氣。2015年1月3日09時58分,中亞天然氣管道霍爾果斯計量站在線計量儀表顯示,中亞天然氣向國內“西氣東輸”二、三線管道輸氣達到1000億立方米、7131.53萬噸。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D線也于2014年9月13日動工。這條管道在線路上首次途經塔吉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兩個國家,與已建成的連接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的A、B、C線一道,將形成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網,把中亞五國與中國緊密相聯,進一步加深了中國與中亞國家的能源合作,是落實絲路經濟帶“五通”的具體實踐。
三、絲綢之路的資金融通機制可為絲路經濟帶能源共同體的構建提供資本支撐
2015年3月,中國政府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倡議指出,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先領域。它包括“加強能源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合作,共同維護輸油、輸氣管道等運輸通道安全,推進跨境電力與輸電通道建設,積極開展區域電網升級改造合作”。
2014年11月,習近平主席在APEC會議上宣布,中國將出資400億美元成立絲路基金;2014年12月,絲路基金有限責任公司完成工商注冊,目前中國絲路基金注冊資本已經超過600億元。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倡議,并得到世界各國的響應。亞投行主要服務于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建設,其中也包括油氣管道和電力管網的建設?!痘I建亞投行備忘錄》規定,亞投行的法定資本為1000億美元,初始認繳資本目標為500億美元左右,中國出資50%。也就是說,初期,中國將會認繳250億美元。此外,2014年9月,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峰會發表的《杜尚別宣言》指出,將加快成立上合組織發展基金(專門賬戶)和上合組織開發銀行的工作。上述資金融通機制的組建可以為絲路經濟帶能源共同體的建設提供資金融通的重要平臺。
我們也應清醒地看到,打造絲路經濟帶能源共同體也面臨一些障礙性因素。例如美國、中東、歐洲等國家和地區對世界能源交易平臺的壟斷局面一時難以打破;俄羅斯在歐亞經濟聯盟當中一直想占據主導地位,力圖控制中亞能源富集國家,不愿意這些國家實現能源獨立;該區域目前尚缺少現成的能源交易經驗;印度對待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態度不夠積極,并在能源投資和貿易上同中國存在競爭等。但正視障礙,我們才能找到更加客觀的合作可能。
綜上所述,建立絲路經濟帶能源共同體是大歐亞地區相關國家發揮各自能源稟賦優勢、維護自身能源戰略利益、促進彼此間互利經濟合作的現實需求。上海合作組織能源俱樂部機制的啟動和絲路基金、亞投行及上合發展基金(專門賬戶)和上合開發銀行的建立將為“絲路經濟帶”能源共同體的建設提供重要的基礎平臺和資金支撐。盡管打造絲路經濟帶能源共同體會遇到諸多障礙,但是只要未來絲路經濟帶沿線國家始終秉承“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堅持以上海合作組織和歐亞經濟聯盟的合作為核心,絲路經濟帶能源共同體的構建并非遙不可及,并將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歐亞經濟聯盟的戰略對接。
【本文是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我國能源安全與國際戰略研究》(項目編號:12CGJ018)的階段性成果】
相關新聞:
頻道推薦
智能推薦
圖片新聞
視頻
-
滕醉漢醫院耍酒瘋 對醫生大打出手
播放數:1133929
-
西漢?;韬钅钩鐾链罅恐窈喣緺?填史料空缺
播放數:4135875
-
電話詐騙44萬 運營商被判賠償
播放數:2845975
-
被擊落戰機殘骸畫面首度公布
播放數:5357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