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艷麗,西安市精神衛生中心心理科副主任,第五批援鄂醫療隊成員,南京醫科大學應用心理學碩士,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與咨詢心理學專業注冊系統心理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今年6月,被授予陜西省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
編者按
“年初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場全民參與的戰役,早期是拯命,而后期是救心?!钡谖迮踽t療隊成員蘇艷麗接受鳳凰網陜西專訪時說。在支援武漢抗擊疫情的隊伍中,呼吸專業人是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那么由精神科醫師與心理治療師組成的心理危機干預隊則是堅實的支撐。
西安市精神衛生中心心理科副主任蘇艷麗接受鳳凰網陜西專訪
蘇艷麗,西安市精神衛生中心心理科副主任,南京醫科大學應用心理學碩士,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與咨詢心理學專業注冊系統心理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她長期從事兒童青少年心理問題及精神障礙的評估、診斷與治療,經過國際積極心理治療、中德認知行為治療、中德兒童青少年家庭治療、中美認知行為治療師督導項目、哀傷輔導、敘事治療、正念減壓等心理治療專業的系統培訓,現任西安醫學院、陜西師范大學兼職教師,擔任《兒童精神病學》《心理咨詢與治療》課程教學。今年6月,蘇艷麗被授予陜西省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
關注水面下的八分之七
心理學著名的冰山理論認為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冰山,能夠被外界觀察到的情緒表現或行為應對方式,只是露在水面上的冰山一角,大約只有八分之一,而暗涌在水面之下的八分之七,則是長期被壓抑并被人們忽略的“內在”。
不同于軀體疾病有較明顯的表現,心理障礙通常潛伏時間長、作用時間緩慢。蘇艷麗介紹說,精神科醫生需從癥狀標準、病程標準、嚴重程度和排除標準四個維度去判斷,患者滿足癥狀標準,持續癥狀14天而導致正常社會功能受影響,并排除器質性疾病導致的心理狀態異常,這樣才能做出是否患有精神疾病的診斷。精神科醫生嚴格按照國際診斷標準,通過精神訪談進行確診并實施治療行為。
作為兼備精神科醫生與認知行為治療師雙重身份的蘇艷麗醫生說,通?!靶睦磲t生”的說法是大眾的理解,包括了精神科醫生與心理治療師、咨詢師。嚴格來講精神醫學與心理治療、心理咨詢是密切聯系卻又不同的專業領域。心理治療師則是通過系統的心理治療理論與訪談技術,尊重、理解及共情的態度為精神疾病患者及有心理問題的亞健康人群提供心理支持。精神科醫生具備臨床診斷資質,通過臨床經驗與診斷標準進行評估與診斷,為有精神疾病的患者給予用藥及治療方案的建議。通常產生心理障礙,精神科醫師會首先進行評估,人們可以依據醫生建議選擇用藥或心理疏導。
戰地黃花分外香
重大突發事件時,人們更容易受到災難事件沖擊而產生心理危機,焦慮、抑郁情緒,認知失調,行為改變等急性應激反應會伴隨而來,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支持和干預,會演變為創傷后應激障礙(PTSD)等更為嚴重的心理障礙。因此,突發事件之后,迫切需要專業人員的心理危機干預,對受災者提供專業幫助,協助其走出心理危機。而年初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心理危機干預的重要性再次被凸顯出來,也讓精神心理衛生行業的醫護人員再次走入大眾視野。蘇艷麗醫生跟隨陜西省第五批援鄂醫療隊前往武漢,深入病區,為受災群眾提供心理干預和心理治療。為幫助武漢人民驅散心頭的疫情陰霾,堅定全國奮戰必將勝利的信念付出了艱辛的努力。
西安市精神衛生中心
在新冠肺炎病毒的抗擊中,呼吸科、感染科醫生控制病情發展,心理危機干預則遏制了人們面對未知風險與生命威脅的強烈恐懼,撫平了疫情與災難帶來的心靈創傷。雖然心理干預的作用可能不是立竿見影,但必然是不可缺失的。在武漢全面封城的情況下,整個城市陷入癱瘓,全民居家隔離,人們的心理健康必然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焦慮、煩躁、抑郁…這些都是“冰山”的山體,而出現的過激甚至不配合防控工作行為則是“冰山”的一角。調查顯示,疫情期間中國人群心理問題的發病率高達30%。蘇醫生說,援鄂期間,她一方面需要對醫護人員和感染肺炎的患者進行心理干預,降低其焦慮、不安情緒,使抗疫工作有序開展。另一方面,還需要對病情嚴重喪失治療信心的患者進行心理干預,給予患者支持與信心,勸導其配合治療,進而緩解身體與心理痛苦,用堅強意志戰勝病情。
三月八日是婦女節,蘇醫生如往常一樣進艙援助,她在這個崗位上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女性的堅韌與奉獻精神。那天,一位剛剛進行了心理干預的后勤保障人員在蘇醫生每天下班的門口將一束多油菜花送到蘇醫生手中,說道:“蘇醫生謝謝你幫助我們!”簡短的語言飽含感激。蘇醫生愣了一下,“你記得我呀?”“記得呀,看您每天這么辛苦,今天過節就把這個送給您吧!”看看這捧油菜花,正是她每天在方艙醫院望向窗外時映入眼中的那片遠處油菜花田里那樣的小黃花。蘇艷麗回憶說,援鄂的那段日子里,很多小事都讓人感到溫暖和感動,她覺得她不是獨自戰斗,她的后方還有很多人,這樣的經歷可能一輩子就只有一次,她有幸得之,定當珍之惜之。武漢的經歷對她而言不僅是一次學習,一次鍛煉,更是心靈上的洗禮,是這輩子都無法忘記的東西。
戰地黃花雖不似玫瑰艷麗,卻分外清香,開遍山間田野。如同在這場抗擊疫情的戰役中,有許多這樣暖心的時刻和感人的故事,有許多像蘇醫生這樣的抗疫戰士,他們眾志成城,共同譜寫勇敢無謂的贊歌,把血濃于水的手足親情與無私奉獻的精神在祖國大地與人民心中傳揚。
精神疾病亟須去污名化
馳援武漢的醫護人員常常被媒體稱為“勇敢面對冠狀病毒風險的英雄”。蘇艷麗說,他們贏得頗高聲譽的同時也承受著巨大的壓力,有些人認為只有那些有心理問題的人才需要心理干預,而英雄是不應該有心理問題的。其實,英雄也是血肉之軀,在承擔了如此艱巨的任務之后,他們也會有壓力反應,然而,他們卻不敢讓自己輕易倒下。
“我發現一些醫護人員患有失眠癥,于是決定用失眠癥做‘誘餌’,我告訴他們,如果你有睡眠問題,可以來找我?!彼f,他們不愿承認自己有心理問題,但承認自己有睡眠問題很容易。蘇醫生憑借豐富的臨床經驗巧妙地幫助一線醫護人員化解心理壓力。
作為熟知專業醫學知識的醫護工作者尚且諱言自己有心理問題,更何況社會公眾呢?事實上,心理問題若長期得不到緩解就有可能導致精神疾病,需要被引起重視。但精神疾病也是一種病,跟高血壓、糖尿病等一樣,只是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有不同的表現,更需要人們正確看待,坦然面對,污名化與歧視,只會讓人們被病恥感裹挾而無法尋求專業幫助。況且,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出現心理問題,這也是正常的,治療以后就康復了,這并不可恥。
她說,如今大家一說到精神疾病就害怕、緊張,不好意思甚至不愿意說,更不愿意去找醫生,這只會讓精神疾病變得越來越嚴重。社會輿論常常對某些特例患者進行曝光,而精神疾病的污名化往往就源于此。我們應該讓精神病患者有尊嚴地活著,不傷害別人,也不被別人傷害,這是全社會,尤其是負有管理和監護責任的主體需要考慮的事情。
從武漢回來后,蘇艷麗醫生又回到了工作崗位,迎接日常工作中的一個又一個挑戰。日復一日地為精神衛生事業揮灑汗水,奉獻青春。談笑間,蘇醫生帶筆者走上了精神衛生中心的一條網紅路。在花團簇擁的小路兩邊,有綠油油的菜園,有醫院“農場”養殖的兔子和走地雞,仿佛置身于一片世外桃源。她指著道路兩側的菜園說,天氣好的時候病人經常會來這里采摘應季的蔬菜和谷物,飼喂土雞和兔子,在醫院他們也能享受到田園生活的樂趣。每年春天,道路兩端的植物拱門上色彩斑斕,成為醫院別樣的景致,也讓患者感受到了一片祥和,對生活充滿了期待。精神疾病患者與普通人一樣,都渴望著一份平靜美滿的生活。
蘇醫生迫切呼吁大家對心理健康重視起來。及早預防精神疾病的出現,在突發災難面前能夠及時得到心理援助,精神衛生需要大家共同守護。
為緩解如今緊張的醫患關系,鳳凰網陜西在健康頻道持續打造鳳凰醫療類暖新聞。深度挖掘醫患間充滿正能量、暖人心扉的故事,宣傳醫患關系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