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瑞霞,陜西省中醫重點專科、西安市中醫醫院內分泌科主任,秦晉高氏內科學術流派第四代代表性傳承人。
編者按
我國著名醫藥學家孫思邈倡導醫者要“博極醫源,精勤不倦”,“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愿普救含靈之苦”乃成蒼生大醫,可見醫道在于仁。
而廣為流傳的“醫者仁心”也是從中醫講起的,正所謂古今欲行醫于天下者,先治其身;欲治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精其術。
本期《醫者仁心》對話的陜西省中醫重點專科、西安市中醫醫院內分泌科主任裴瑞霞就是秉承“讓患者滿意”這一宗旨,在從醫30余年中始終恪守初心,默默奉獻。
陜西省中醫重點專科、西安市中醫醫院內分泌科主任裴瑞霞接受鳳凰網陜西專訪
談從醫 有善心
作為秦晉高氏內科學術流派第四代代表性傳承人,裴瑞霞不僅是在醫術上遵循通過“和解、調和”的手段來進行治療,更在對待從醫以及對患者“平和”的態度上。
“為醫者,仁心是必須的!”當聽到“醫者仁心”這四個字的時候,裴瑞霞的想法脫口而出。“其實醫生的仁心和普通人的善心是一樣的,是最起碼的道德標準。我們從高老先生那學到的不僅僅是從醫的思想,更有耳濡目染的待人接物之道。”
在她看來,走進醫院的人都是身體不舒服的,有的還是經濟上比較困難的,首先就會不由的產生同情之心和憐憫之心,會有非常強烈地想要幫助他們的意愿,所以盡自己全力去幫助他們解決問題、把病情控制住就成了裴瑞霞的首要任務。
對患者 有耐心
“溝通真的是太重要了!”對于每次門診接待量嚴重飽和甚至超負荷的裴瑞霞來說,每次問診保證與患者的充分溝通是她最看重的。這也是她多年來積攢良好醫患關系的關鍵。每次門診的一百多個號已經成了常態,下午兩點開始的門診看到晚上八九點才下班也是常有的事。
“只要溝通好,說清楚,沒有病人是不講道理的。”裴瑞霞認為,患者來找自己是一份莫大的信任,尤其是慕名而來的,有的還是遠道而來,所以不僅要讓患者對于病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對于每個來找裴主任看病的患者來說,最大的收獲除了健康更是一份安心,因為不僅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還知道自己為什么會得這樣的病,不僅能知道開了什么藥,更能知道藥對病癥的療效到底會怎么樣。
之前有這樣一個病人,長了個腦瘤,當時情況并不嚴重,但是由于心理壓力大思想負擔重,慢慢變得失眠焦慮,吃不下飯,人也瘦了不少,了解到情況后,裴瑞霞就耐心開導,把病人目前能解決的問題講清楚,通過中藥把身體調理好,哪怕有一天需要手術,那也能有個好的體質。目前該患者的情緒、睡眠、飲食都已經有了明顯的好轉。
這也印證了裴瑞霞說的“有時候解開了心癥,才能更有利于身體上的病癥治療。”
裴瑞霞主任看望病人
對藥方 有良心
“看病不一定需要貴的藥,只要對癥見療效就是好藥!”師從高上林的裴瑞霞說道,“這不僅是對秦晉高氏內科學術流派的傳承,更是對患者和國家的負責。”裴瑞霞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多年來,在為患者診病開藥時從不獵奇,只開常見的普通中草藥,這些方子雖然價格低廉但是療效顯著。
“我花了那么多錢都沒有治好,你開的這藥這么便宜,能治病嗎?”這樣的患者裴瑞霞門診常會遇到。在她的眼中,好醫生一定要有醫德,要有仁心仁術,不能只考慮經濟效益。便宜且療效好的藥能治療疾病,為什么還要用貴的藥?作為一名有良心的醫生,應該設身處地為患者考慮。
更有甚者,病人拿著7服藥上千塊的方子來找裴主任,卻讓不到百元的藥見了療效。面對病人的質疑,裴瑞霞也總能笑著化解,“既然貴的都沒見效,不如試試我開的藥,便宜的能治好那不是更好嘛。”
對中醫 有恒心
神農嘗百草,黃帝作《內經》,開啟了中國中醫藥歷史,也使陜西成為中醫藥文化的重要發源地。在中醫藥史上,陜西長期成為全國醫學中心。
身處陜西良好的中醫藥氛圍,裴瑞霞也很慶幸自己的從醫路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快速吸取了高上林老先生的寶貴經驗,而她作為傳承人必須要將其更好的傳承下去。“中醫為主,用中醫藥方法解決病人的問題是我們一直以來堅持的原則和努力的方向,對于現代醫學知識,我們是不斷學習、靈活運用的態度。”裴瑞霞說。
作為高老學術經驗的傳承人,裴瑞霞根據高老的學術思想,帶領內分泌科醫護團隊,結合消渴病陰虛為本、燥熱為標的病機特點,提出了辨證、識病、治人“三位一體”的指導思想和糖尿病“四聯療法”,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運用中藥湯劑辨證施治和院內特色制劑治療臨床常見的慢性病。科室這幾年做的關于糖尿病、痛風、更年期綜合征等課題研究,其中有幾項已獲得西安市科技進步獎。
對待科室的年輕醫生,裴瑞霞的要求一樣嚴格,除了醫術上的,更多的是為人上的,“守本”成了她對下一輩的最大要求,而“傳承精華、守正創新”是她最大的期望,因為“正”是中醫的根,也是流派的思想,不論中醫還是西醫,療效才是“硬”的根本。
為緩解如今緊張的醫患關系,鳳凰網陜西在健康頻道持續打造鳳凰醫療類暖新聞。深度挖掘醫患間充滿正能量、暖人心扉的故事,宣傳醫患關系正能量。